第24军四任军长,两个大军区司令,一位军委副主席,一位至今健在
发布时间:2024-09-16
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,这支诞生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英雄部队,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,从解放战争到和平建设,第24军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,更在人才培养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第24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的游击队,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和第2支队4团。经过战火的洗礼,这支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能攻善守、战斗力强的劲旅。1949年2月,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改编为第24军,下辖第70、71、72师,全军兵力达3.6万余人。
在这支英雄部队中,先后走出了四位杰出的军长,他们分别是:王必成、万海峰、吴双战和粟戎生。这四位军长不仅在第24军任职期间表现出色,更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取得了辉煌成就。
王必成,被誉为“王老虎”,是第24军的首任军长
。他指挥部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、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,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万海峰曾任成都军区政委,1968年至1972年担任第24军军长
。
吴双战曾任武警部队司令员
,1990年由第24军军长晋升。
粟戎生是粟裕大将之子,1998年由第24集团军军长晋升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
。
第24军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高级将领,与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机制密不可分。作为一支诞生于艰苦斗争环境中的部队,第24军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纪律。同时,军中注重选拔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干部,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。
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第24军更是展现了其卓越的战斗力
。1952年9月入朝参战后,该军在朝鲜东海岸防御、正面战场防御、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、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(含金城战役)等现代化战争中表现出色。特别是在金城战役中,第24军的战士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伤敌214名,被誉为“二级战斗英雄”、“特等功臣”。
1955年10月,第24军从朝鲜回国后,驻防河北唐山
。这一选择充分考虑了唐山的战略位置、交通便利和重工业基础。唐山地处华北进出东北的咽喉要道,北依燕山、南临渤海,地形优势明显。同时,唐山作为“火车拉出来的城市”,交通极为便利,有利于部队的快速机动。此外,唐山在“一五”计划期间工业快速发展,为部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1985年,第24军改编为第24集团军,2003年被撤销。虽然第24军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它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第24军不仅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,更是一所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“摇篮”。它的历史,是中国军队成长壮大的缩影,也是中国军人精神的生动体现。